- 全站搜索
-
- 1
- 2
- 3
- 4
- 優秀工程展示
- 查看詳細 Read more
關于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項目的公示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推薦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6〕41號)要求,交通運輸部開展了2017年國家科技獎勵推薦項目征集、評審工作。我單位與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研究的“強涌潮環境多塔斜拉橋關鍵技術”項目通過了交通運輸部的推薦評審,擬作為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目予以推薦?,F按有關要求將項目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年10日。
公示期內,任何個人或單位對項目及項目完成人、完成單位持有異議的,請以書面形式實名向我單位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證據材料,以便于核實查證。提出異議的個人或單位須在書面材料上簽名或蓋章,并提供有效聯系方式。凡匿名、冒名和超出時限的異議不予回應。
聯 系 人:羅超云
聯系電話:13221329558
通訊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廣州大道中942號
附件: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推薦項目公示
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30日
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推薦項目公示
一、項目名稱:強涌潮環境多塔斜拉橋關鍵技術
二、推薦單位意見
錢塘江是世界三大強涌潮河流之一,錢江涌潮是舉世聞名的自然奇觀。在強涌潮環境下建橋,面臨著潮強流急、深槽擺幅大、施工風險高、保護涌潮奇觀等帶來的巨大挑戰。為攻克這些世界性重大技術難題,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等單位通過理論分析、試驗研究和實橋驗證進行了技術攻關,首創了“雙排支座體系+剛性鉸”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發明了能釋放主梁軸向變形的鋼箱梁剛性鉸新型裝置、研發了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等核心技術,解決了強涌潮環境多塔斜拉橋的關鍵技術難題,推動了多塔斜拉橋的設計理論和技術進步,支撐了世界最長多塔鋼箱梁斜拉橋—嘉紹大橋的建成,并有效保護了錢江涌潮奇觀。
項目獲國家授權專利21項(發明專利9項)、專著1本、省部級工法3項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經鑒定,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整體技術已經過三年以上較大規模的實施應用,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橋梁技術的發展,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推薦該項目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 等獎。
三、項目簡介
錢塘江是世界三大強涌潮河流之一,錢江涌潮是舉世聞名的自然奇觀。在強涌潮環境下建橋,面臨著潮強流急、深槽擺幅大、施工風險高、保護涌潮奇觀等帶來的巨大挑戰。因而,研究采用何種適宜的橋型與結構型式及施工方法,并研發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剛性鉸新型裝置、鋼箱梁檢查設備等核心技術,是本項目必須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為此,在國家和省部科技計劃支持下,通過理論分析、試驗研究和實橋驗證進行了技術攻關,取得了四個方面的創新成果:
1.針對強涌潮河流強潮段潮差達9m、最大流速超10m/s、可通航深槽存在2km以上擺幅、最大涌潮壓力達75kPa、有效吊梁時間小于1小時/天、阻水率要求小于5%等技術挑戰,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主橋采用主跨428m、總長2680m獨柱六塔雙幅四索面世界最長鋼箱梁斜拉橋和引橋采用3.8m大直徑單樁獨柱70m跨徑連續剛構橋新型橋型與結構型式,并發明了強涌潮環境下基礎及鋼箱梁精準、快速施工控制技術,最大程度地保護了錢江涌潮這一世界自然奇觀。
2.揭示了多塔斜拉橋活載及溫度荷載效應機理及規律,在國際上首創了“雙排支座+剛性鉸”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與傳統體系相比,多塔斜拉橋活載剛度提高26%、溫度效應降低36%,科學合理地解決了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剛度小和長主梁溫度變形大的技術難題,推動了多塔斜拉橋的設計理論和技術進步,實現了多塔斜拉橋的無限拓展。
3.在國際上首次發明了能釋放主梁軸向變形并約束其它自由度位移的鋼箱梁剛性鉸新型裝置和可無級調高適應復雜變形能力的剛性鉸專用支座,研發了具有減振降噪功能的多向變位伸縮裝置,首次提出了剛性鉸高精度制造安裝工藝和控制技術,可實現相對錯位誤差<1mm、平行度達到“零誤差”,保證了結構性能和橋面行車舒適性。
4.在國內首次研發了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解決了多跨連續過墩及X托架盲區到達等技術難題,可普遍應用于多塔多跨橋梁。其具有靈活過墩、安全可靠、運行平穩等特點,與傳統手段相比可減少了80%的檢查車數量,實現了一次過墩時間僅需15分鐘的高效運行。
項目已獲得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2 項、施工工法3項,出版專著1部。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嘉紹大橋、港珠澳大橋等多座橋梁,節約工程造價8.5億元,取得直接經濟效益19.98億元。
經交通運輸部組織鑒定,項目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超寬水域、深山峽谷地區有重要推廣意義,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橋梁技術發展。中國工程院鄭皆連、王景全、周緒紅、聶建國院士和全國設計大師李守善、邵長宇等專家評價認為:“本項目提出的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剛性鉸新型結構等創新技術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對多塔斜拉橋的技術進步和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應用前景廣闊。”
項目已獲得2014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2016年國際橋梁大會(IBC)“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Gustav Lindenthal Medal)”、2016年國際道路聯合會(IRF)“全球道路設計成就獎(2016 IRF Global Road Achievement Award (GRAA) for Design)”。
四、客觀評價
2014年7月13日,交通運輸部對交通運輸行業科技攻關項目“嘉紹大橋關鍵技術研究”(編號:2010-353-333-130)成果進行了評審鑒定,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2年12月23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組織了“剛性鉸專用支座研究與開發”項目成果鑒定,項目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6年11月20日,中國公路學會組織召開了嘉紹大橋運營狀況專家評審會,由中國工程院鄭皆連、王景全、周緒紅、聶建國院士和李守善、邵長宇全國設計大師等著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一致認為:三年多運營實踐和觀測結果表明,嘉紹大橋所提出的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剛性鉸新型結構等創新技術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對多塔斜拉橋的技術進步和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應用前景廣闊。
五、推廣應用情況
本項目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嘉紹大橋、港珠澳大橋等多座橋梁,節約工程造價8.5億元,取得直接經濟效益19.98億元,具有重大的推廣意義。
主要應用單位情況表
應用單位名稱 |
應用技術 |
應用起止時間(年) |
應用單位 聯系人/電話 |
經濟效益(萬元) |
浙江嘉紹跨江大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全部技術 |
2010.1- 2013.07 |
盛宇坤18257551987 |
154127.18 |
寧波路寶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
“減振降噪型伸縮裝置” |
2010.9- 至今 |
王博15168160110 |
26183.70 |
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 |
2010.9- 至今 |
熊勁松13981808878 |
19500 |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 |
2016.05- 2016.10 |
唐俊華15002186292 |
|
云南龍江特大橋建設指揮部 |
“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 |
2010.06- 2013.11 |
張曉存15974978399 |
|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
“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和“減振降噪型伸縮裝置” |
2014.01- 2016.04 |
熊金海13924127868 |
|
重慶長江李家沱大橋有限公司 |
“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 |
2013.11- 2014.04 |
胡 濤13883218601 |
|
成都市府河大橋 |
“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 |
2014.04- 2014.10 |
辜 強15198226509 |
|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 |
多塔斜拉橋“雙排支座”結構體系 |
2015.01- 2016.10 |
郭志明13337227995 |
|
六、主要知識產權證明目錄
知識產權類別 |
知識產權具體名稱 |
國家(地區) |
授權號 |
授權日期 |
證書編號 |
權利人 |
發明人 |
發明專利有效狀態 |
發明專利 |
一種橋梁用剛性鉸 |
中國 |
ZL201310273982.7 |
2015.12.23 |
證書號第1880308號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張喜剛,王仁貴,林道錦,孟凡超,吳偉勝,王梓夫,袁洪,林昱 |
有效 |
發明專利 |
一種用于橋梁的剛性鉸支座 |
中國 |
ZL201010300840.1 |
2011.4.13 |
證書號第761957號 |
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夏玉龍、熊勁松、周亮、焦洪林、王偉 |
有效 |
發明專利 |
雙壁鋼圍堰的下放控制方法 |
中國 |
ZL201110005205.5 |
2012.08.22 |
證書號第1027308號 |
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羅超云、吳聰、譚立心、羅生平、文杰平、李嘉明、李北平、秀平、楊勇、宋玲敏 |
有效 |
發明專利 |
一種在強涌潮海域上的水路運輸架設鋼箱梁的方法 |
中國 |
ZL201310010008.1 |
2015.01.11 |
證書號第1567827號 |
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武鯤鵬、蔡峰、吳濤、李國瑞、李立明、阮家順 |
有效 |
發明專利 |
鋼管支承樁插打時快速定位和連接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
中國 |
ZL200910036262.8 |
2011.08.10 |
證書號第829168號 |
中鐵大橋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潘軍、周愛兵、耿樹成、丁勇、黃煒、朱素斌、丁文軍、吳偉娟、唐來恩、王元利 |
有效 |
發明專利 |
一種分幅式鋼箱梁橫向調位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中國 |
ZL201210572459.X |
2015.2.11 |
證書號第1583349號 |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何承海,彭琳琳,唐衡,王力,謝德寬,黃翔 |
有效 |
發明專利 |
橋檢車安全擋塊自動自鎖裝置 |
中國 |
ZL201110359022.3 |
2013.10.30 |
第1295479號 |
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曲興永、皇甫維國、駱順東、董紅波 |
有效 |
實用新型 |
一種安裝有剛性鉸的橋梁 |
中國 |
ZL201320389788.0 |
2013.12.15 |
第3369627號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張喜剛、王仁貴、林道錦、孟凡超、吳偉勝、王梓夫、林昱 |
有效 |
實用新型 |
一種設有雙排支座體系的多塔斜拉橋 |
中國 |
ZL201320829898.4 |
2014.6.4 |
證書號第3596206號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張喜剛,王仁貴,林道錦,孟凡超,吳偉勝,王梓夫,袁洪,林昱 |
有效 |
實用新型 |
小車左右直線同步行走控制電路及檢測裝置 |
中國 |
ZL201120217683.8 |
2012.02.08 |
證書號第2100676號 |
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姚葉峰、楊兵 |
有效 |
七、主要完成人情況表
姓名 |
排名 |
技術職稱 |
工作單位 |
完成單位 |
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 |
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情況 |
張喜剛 |
1 |
正高級 |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長大橋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項目總負責人,負責組織并指導項目研究。首次提出了強涌潮環境下多塔斜拉橋新型橋型與結構形式及施工方法。提出了“雙排支座+剛性鉸”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發明了鋼箱梁剛性鉸新型裝置,研發了可無級調高適應復雜變形能力的剛性鉸專用支座。主持研發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并實現在嘉紹大橋、港珠澳大橋中的成功應用。 |
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
王仁貴 |
2 |
正高級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項目負責人,負責組織實施項目的研究工作。負責強涌潮環境下多塔斜拉橋新型橋型與結構形式及施工方法的組織實施。負責“雙排支座+剛性鉸”的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的研究工作。發明了鋼箱梁剛性鉸新型裝置,研發了可無級調高適應復雜變形能力的剛性鉸專用支座。主持研發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并實現在嘉紹大橋中的成功應用。 |
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
顧世明 |
3 |
副高級 |
浙江嘉紹跨江大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浙江嘉紹跨江大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項目負責人,負責強涌潮環境下大橋的鋼箱梁運輸吊裝研究。負責具有減振降噪功能的多向變位伸縮裝置的研發。 |
無 |
楊文孝 |
4 |
|
紹興市人民政府 |
浙江嘉紹跨江大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項目負責人。負責強涌潮環境下多塔斜拉橋新型橋型與結構形式及施工方法的研究和組織實施。負責“雙排支座+剛性鉸”的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的研究工作。 |
無 |
孟凡超 |
5 |
正高級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項目負責人,負責強涌潮環境下多塔斜拉橋新型橋型與結構形式及施工方法的研究和組織實施。負責“雙排支座+剛性鉸”的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的研究工作。共同發明了鋼箱梁剛性鉸新型裝置,研發了可無級調高適應復雜變形能力的剛性鉸專用支座。 |
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
呂為昱 |
6 |
副高級 |
浙江嘉紹跨江大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浙江嘉紹跨江大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項目骨干,負責強涌潮區域鋼箱梁梁段運輸吊裝關鍵技術的研究。參與研發了可無級調高適應復雜變形能力的剛性鉸專用支座。 |
無 |
林道錦 |
7 |
正高級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項目骨干,參與強涌潮環境下多塔斜拉橋新型橋型與結構形式及施工方法的研究和組織實施。參與“雙排支座+剛性鉸”的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的研究工作。共同發明了鋼箱梁剛性鉸新型裝置,研發了可無級調高適應復雜變形能力的剛性鉸專用支座。共同研發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并實現在嘉紹大橋中的成功應用。 |
無 |
鐘海 |
8 |
|
浙江紹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浙江嘉紹跨江大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項目骨干,負責強涌潮環境下基礎及鋼箱梁施工控制技術研究。負責“雙排支座+剛性鉸”的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的研發。負責剛性鉸的總體方案制定和試驗分析。參與研發全方位多功能鋼箱梁檢查車并實現在嘉紹大橋中的成功應用。 |
無 |
王梓夫 |
9 |
正高級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項目骨干,負責強涌潮環境下多塔斜拉橋新型橋型與結構形式及施工方法的組織實施。負責“雙排支座+剛性鉸”的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的研究工作。發明了鋼箱梁剛性鉸新型裝置,研發了可無級調高適應復雜變形能力的剛性鉸專用支座。 |
無 |
伏首圣 |
10 |
副高級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項目骨干,負責3.8m直徑單樁獨柱70m連續剛構橋和強涌潮環境下基礎施工控制技術。 |
無 |
桂炎德 |
11 |
正高級 |
浙江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 |
浙江嘉紹跨江大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項目骨干,負責剛性鉸專用支座的研發,負責剛性鉸的高精度制造安裝中一種剛性鉸及大型構件的起吊裝置的研發。 |
無 |
夏玉龍 |
12 |
副高級 |
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項目骨干,負責剛性鉸專用支座的研發工作,負責剛性鉸支座設計方案并完成相應的模型試驗。參與檢查車研發方案的制定。 |
無 |
李娜 |
13 |
正高級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項目骨干,主持研發剛性鉸健康監測系統,負責剛性鉸工作性能的監測及數據采集。 |
無 |
蔡峰 |
14 |
副高級 |
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項目骨干,負責強涌潮環境下鋼箱梁施工控制技術研究;負責剛性鉸制造工藝的制定,跑合試驗方案制定與實施。 |
無 |
譚立心 |
15 |
正高級 |
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項目骨干,提出了強涌潮區圍堰數字化沉放的方法。 |
無 |
八、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
主要完成單位 |
創新推廣貢獻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本項目主要承擔單位,也是嘉紹大橋的設計單位,在整個科研過程中,全面負責項目的研發、組織、管理和實施工作,負責總體研究技術路線的制定和具體實施方案的編制,主持項目研究工作。 |
浙江嘉紹跨江大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負責組織“嘉紹大橋關鍵技術研究”科研工作,解決在河床寬淺、潮強流急、涌潮洶涌、河床變化劇烈水域建設特大型橋梁和大跨度多塔斜拉橋建設的關鍵技術問題。 |
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完成了剛性鉸專用支座和鋼箱梁專用檢查車的研發,并承制了上述兩項產品。 |
寧波路寶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
結合剛性鉸伸縮裝置的構造及多向變形的功能要求,完成剛性鉸伸縮縫的研發,并承制了該產品。 |
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完成剛性鉸制造工藝研發,并負責剛性家制造及安裝。 |
中交公路長大橋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提出了強涌潮惡劣水文條件下適宜的橋型與結構形式及施工方法。合作首創了“雙排支座+剛性鉸”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 |
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完成強涌潮急流河段主航道橋鋼圍堰沉放施工工藝研究、鋼箱梁架設關鍵技術研究 |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
完成φ3.8m大直徑鉆孔灌注粧施工工藝研究工作,提出了大直徑鉆孔灌注樁施工工法。 |
西南交通大學 |
責完成剛性鉸模型試驗、剛性鉸現場吊裝施工監控。 |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實施完成強潮急流河段鋼圍堰沉放施工工作。參與了剛性鉸吊裝與合龍方案的研究,提出了剛性鉸吊裝施工工法。 |
九、完成人合作關系說明
完成人合作關系情況匯總表
序號 |
合作方式 |
合作者/項目排名 |
合作時間 |
合作成果 |
證明材料 |
備注 |
1 |
科研項目 |
鐘 海、張喜剛,楊文孝、王仁貴,顧世明,王梓夫,林道錦,呂為昱、伏首圣、孟凡超、桂炎德,李 娜、譚立心、蔡 峰、夏玉龍 |
2010.6-2014.6 |
嘉紹大橋關鍵技術研究 |
鑒定證書 |
|
2 |
科研項目 |
張喜剛、李娜 |
2012-2014 |
跨海長大橋梁建設、監測與養護技術 |
任務書 |
|
3 |
科研項目 |
張喜剛、王仁貴、林道錦 |
2013.2-2015.12 |
多塔長大斜拉橋關鍵技術研究 |
任務書 |
|
4 |
科研項目 |
桂炎德、林道錦、王仁貴、夏玉龍 |
2009.07-2012.12 |
剛性鉸專用支座研究與開發 |
鑒定證書 |
|
5 |
共同獲獎 |
張喜剛、楊文孝、王仁貴、 顧世明、王梓夫、鐘海、 林道錦、呂為昱、伏首圣、孟凡超、桂炎德、李娜、譚立心、蔡峰、夏玉龍 |
2014 |
中國公路學會特等獎 |
獲獎證書 |
|
6 |
共同獲獎 |
項目組成員 |
2016 |
國際橋梁大會(IBC)“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 |
獲獎證書 |
|
7 |
共同獲獎 |
項目組成員 |
2016 |
國際道路聯合會(IRF)“全球道路設計成就獎” |
獲獎證書 |
|
8 |
共同知識產權 |
張喜剛、王仁貴、林道錦、孟凡超、吳偉勝、王梓夫 |
2013.12 |
一種橋梁用剛性鉸 |
專利證書 |
|
9 |
專著合著 |
張喜剛、楊文孝、王仁貴、林道錦 |
2016 |
多塔斜拉橋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 |
專 著 |
|
10 |
其 他 |
張喜剛、王梓夫、孟凡超、王仁貴、林道錦、伏首圣 |
2008-2010 |
嘉紹大橋施工圖設計 |
圖 紙 |
|